2023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 来源:中研研究院
- 时间:2023-08-20 05:55:39
如今,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也走进人们的生活,实现商业化应用,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我国机器人应用仍显不足,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创新有序推进,整机研发及批量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应变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关资料图)
比如,技术积累不足,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
政策支持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中外合资等方式引进外国先进机器人技术,这为后来安川电机、库卡等国外知名机器人公司进入国内提供了政策支持;部分政策对机器人产业作出了规范,有利于指导政府更好的创造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中,就围绕着机器人等7个专项进行展开,且资金向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专项研究。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财税支持政策、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方式在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示范应用。
《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实施方案》,在此方案中提出每年设不低于2亿元的普惠性“机器换人”专项资金。这一方案的施行,有利于利用本土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使得更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能够看到机器人应用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从而促进机器换人的顺利开展。
北京市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 《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对建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杆工厂,实现机器人生产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的机器人企业,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奖励,最高3000万元;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且获得项目贷款的建设类重大项目,按照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中长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年度最高3000万元。各产业集聚区出台区级机器人产业配套政策,促进机器人企业加快项目落地。
武进区
《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本地化的企业培育计划,到2023年要培育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8家。
深圳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实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计划,重点支持打造基于国内外芯片和算法的开源通用大模型;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商用通用大模型;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上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中肯定了机器人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机器人行业相关细分目标和要求。
“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为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高制造业数字竞争力。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机器人是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关键一环,“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到360台/万人,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等细分目标和要求。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有望推动传统机器人零部件需求的提升,利好行业发展。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23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有条件、有能力把握住这次变革机遇,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方案和智慧。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未来北京将加大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组织专业机构为机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孵化、投资等服务,根据服务绩效对符合条件的机构予以奖励。对首次“升规”和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的“专精特新”机器人企业予以支持。支持机器人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参与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创客北京、创客中国等创新创业赛事。鼓励有条件的区培育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融合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结构仿生等新技术加速渗透,机器人呈现出人机共融、虚实融合、智能驱动、泛在交互等发展特征,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
进一步从机器人核心技术来看,其核心部分体现在三个方面:高性能伺服电机,稳定的控制器、高精度RV减速机,占单体机器人制造成本的70%以上。这类技术的研发,关系到机器人是否可以准确接收指令并且精准作业,且与机器人制造成本有着密切关系。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应用。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达80亿美元。GGII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30.3万台,同比增长15.96%,增长率较上一年明显下降,预计2023年销量有望超过36.5万台,同比增速在20%以上。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延续增长趋势。
2023年的机器人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45.7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53.12%,占比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02.6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36.07%;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0.7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10.81%。
国产机器人进程加速
从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速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在全球市场仍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但受近年来的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资品牌缺货严重,物流成本激增,驱动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根据CRIA、MIR、GGII的数据,近年来,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基本维持在30%-40%,2022年国产超过40%(GGII)。
为捍卫贸易多边体制,捍卫本国的合法权益,对多种功能类型机器人如搬运、电阻焊接、激光焊接机器人等加增5%-20%的关税,导致国内机器人产业的支出包括进口相关设备、关键零部件等支出的不断上升,倒逼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提高多元机器人维度的技术实力与研发水平,打破对外依赖。
未来机器人行业展望
未来机器人行业要夯实产业基础,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产品供给,面向重点行业需求,集聚优势资源,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和种类,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拓展市场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优化产业生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欲了解更多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该行业报告明确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了解市场定位,把握机器人市场特征,发掘价格规律,创新营销手段,提出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